本周为教学周第19星期二

旧版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通识课程 -> 通识选修课 ->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 正文

现代化学电源探秘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9-02 浏览次数:

课程编码:GNED100509

授课学时:32

学分:2

课程类别:基础通识类选修课

所属板块: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选课要求:不限

任课教师:杜显峰教授,张雯教授,熊礼龙副教授

杜显锋理学院化学学科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储能材料与器件的教学与研究。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讲《现代电池技术》、《新能源化学》、《锂离子电池设计与制作》、《大学化学》、《无机制备化学》、《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参与欧亿6蓝狮登录官网校级教学竞赛一次并荣获三等奖;近两年来,积极参与《普通化学原理1》教学改革、《大学化学1》微课建设;积极投身教学法改革工作,探索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创新基金项目,组织并带领学生到行业知名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张雯理学院化学学科教授,化学学科副主任,主管本科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大学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讲《工程化学基础》、《普通化学》、《大学化学》、《无机化学I》、《无机化学II》、《中级无机化学》、《环境化学》等课程。编写出版教材、教学辅导书6部,其中,高教出版社2部,科学出版社3部,欧亿6蓝狮登录官网出版社1部;发表相关教学论文近十篇;两次荣获欧亿6蓝狮登录官网校级教学竞赛二等奖,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先后以主要参与人承担《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普通化学,2001~2002);《普通及无机化学》资源库建设(2003~2004)。近三年来,参与教育部、省级和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建设《简明有机化学》CAP课程、《化学与人类文明》、《无机元素化学》等多门慕课课程,目前这些慕课课程均在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等平台正常运行。致力教学法改革工作,探索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 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基金项目,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

熊礼龙,理学院化学学科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得欧亿6蓝狮登录官网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多维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Electronic Materials Letters和物理化学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多篇。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和陕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等项目。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了《锂离子电池设计制作》、《催化科学导论》、《无机化学制备》、《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参与编写《锂离子电池设计制作》讲义。指导多名本科生参加省、校、院级科学创新实验,承担本科生暑期实践实习指导教师。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围绕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的移动化学电源,系统介绍几种现代新能源电池的基础理论,采用理论教学-演示实践-创新设计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创新的热情。分三部分开展教学:第一部分基本理论讲授,系统讲述主要化学电源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使用安全、制备方法、性能评价及应用前景。包括锂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铅酸蓄电池几大类;第二部分,演示各种不同类型电池的模型,使同学们深入理解不同化学电源的结构;第三部分,创新设计实践,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化学电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头脑风暴,进行作品的设计、制作与展示或提出目前此类化学电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形成论文并汇报。

课程特色: 理论和实践结合;开拓视野、启迪创新

先修课程:无

授课模式:授课,讨论,实践,报告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郭炳焜,李新海,杨松青.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

[2] 程新群.化学电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力臻.化学电源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 杨贵恒,杨玉祥,王秋虹,王华清.化学电源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考核方式:项目设计展示占40%;个人贡献报告占20%;基本知识期末考试成绩占30%。

下一篇:质量工程导论